您当前的位置 : 民生>>动态信息

青春版调腔《北西厢》正式公演

2022/08/08 09:05

来源:新昌新闻网

p1_b (2).jpg

  “幽僻处可有人行,点苍苔白露泠泠……”7月22日晚,青春版调腔《北西厢》在尹桂芳大剧院正式与观众见面。崔莺莺一颦一笑端庄文雅,张生眉梢眼角尽显风流,红娘举手投足娇俏泼辣,台上的故事曲折精彩,台下观众也随之入戏,“魂灵儿飞在半天”。市民吕阿姨是一位资深调腔戏迷,她说调腔《北西厢》的各种版本她都看过许多次,这次新排的青春版有种不一样的味道:“青年演员功底不错,而且听说这个版本是请汪世瑜老师来导演的,果然不一般。”

  记者从县调腔剧团了解到,早在去年,剧团就组织青年演员初步排演了《北西厢》,从演员到乐队成员均由第七代青年调腔传承人担纲,由老艺人口传心授,力求原汁原味展现调腔老戏的传统风貌。今年以来,剧团又想方设法邀请到昆剧表演艺术家、国家一级演员汪世瑜任导演,从头一点点重新“抠戏”,最终呈现出这一版别具一格的青春版调腔《北西厢》。“邀请汪老师,除了考虑到他在昆剧艺术方面的造诣,更重要的是,他曾任青春版昆曲《牡丹亭》总导演,让昆曲在青年观众群体中唱响。由他来指导我们的青年演员,相信可以碰撞出新的火花。”县调腔剧团负责人表示。

  该剧排演期间,记者曾前往探班,有幸近距离领略到汪老对艺术的一丝不苟:小到台上的道具细节、乐队布局,大到演员的衣物搭配、谢幕动作的设计,他都精益求精。对于青年演员的手眼身法步,他更是手把手示范、纠正,力求取得更美的呈现效果。“艺术是对美的追求。舞台上的所有呈现,都要给观众以美的感受,包括谢幕,也是对全剧艺术性的一个延续。”汪世瑜向记者解释着自己的艺术理念,“调腔《北西厢》的底本是距今几百年的元杂剧,对现代观众而言有种陌生感。对此,要让舞台表演更为柔美,更符合现代人的欣赏心理,给大家以美的享受,才会拓宽受众面。”

  调腔《北西厢》保留了元杂剧的原始风貌,具有“不托丝竹,以板助节,锣鼓帮扶,后场帮接”的特点,且每折戏主要由一人主唱,在汪世瑜看来,这样的剧种特点,对演员的四功五法要求十分高,尤其是唱功,必须不断精进,才能打动观众。“令我很欣慰的是,这些孩子们的基本功都很扎实,而且肯吃苦,经常主动加练,所以最终呈现的效果是很不错的。”

  青年演员们的表现,也印证了汪老的夸赞。饰演崔莺莺的王嘉瑜擅长刀马旦,以往塑造的人物大多是穆桂英、刘金定、梁红玉这样的女将,为了展现出崔莺莺温婉的大家闺秀风范,每次上台前,她都会自己“闭关”半天,在心里默过几遍戏,尽快进入角色。饰演红娘的张婷芳有大量唱段,角色分量颇重,面对文辞古雅的元杂剧剧本,她一字一句吃透、内化,不懂的地方还会请教老师、查阅书籍,以准确表现角色情绪。

  “调腔艺术要发展,关键还是看青年演员这一代。”县调腔保护传承发展中心书记、主任王莺告诉记者,为了让青年演员们在艺术方面不断提高,该中心一方面谋划“请进来”,邀请到陈伟龙、陶铁斧等戏曲届“大牛”,创排新戏、打磨老戏,不断拓展调腔的艺术高度;另一方面,鼓励青年演员“走出去”,向各剧种名师学习,每年业务考核,他们都会交出亮眼的成绩单。近年来,调腔已创排出青春版《三请樊梨花》《花木兰》等由青年演员扛大梁的戏曲,为这个古老剧种写下更多青春注脚。


作者:黄婉晶编辑:张春毅

版权申明

凡新昌新闻网发布的稿件,均为新昌县融媒体中心独家版权所有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;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"新昌新闻网"。联系电话:0575-86032180
  • 我爱新昌APP

    我爱新昌APP

  • 我爱新昌微信公众号

    我爱新昌微信